菲德勒叉角锹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岛明古鲁省,雄虫体长约85.0~88.5mm(正模),雌虫未知。
小知识:种名“fiedleri ”源自本种发表第二作者弗兰克?菲德勒(Frank Fiedler)的名字命名,以表致敬。
菲德勒叉角锹雄虫和巨颚叉角锹苏门答腊亚种(H.mandibularis sumatranus) 相似,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
大颚相对于体长更长;
大颚大齿突前方有更多小齿突(约11-12个),而巨颚叉角锹苏门答腊亚种通常为8个齿突左右;
头部表面刻点更多,巨颚叉角锹苏门答腊亚种刻点更为颗粒状;
鞘翅光滑且更有光泽,后端有橙色斑纹,且边缘模糊
前胸背板前角尖锐且略向前突出,侧边缘前角后方更凹陷,中角锐利,后角更突出
菲德勒叉角锹和基什内尔叉角锹(Hexarthrius kirchneri Schenk, 2003 )存在产地(明古鲁省周边及附近登波火山,后者是模式产地)重叠,但两者能明显区份:前者鞘翅有橙色斑纹,且两者大颚和前胸侧缘差异很大。
发表者观点:无法完全排除新种是巨颚叉角锹苏门答腊亚种和基什内尔叉角锹杂交的后代,但从现有正模和副模标本来看,形态特征完全一致,无杂交后代常见的形态变异或过渡特征。
参考文献:Beetles World No.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