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5期:国内刀锹属再添新种,中华刀锹等近缘种略调整

作者:罗氏虫社 时间:2025-11-10

 2025年第15期

 

前言:10月31日 Beetles World No. 27 发布,新一期刊发了大量新种,涉及到小刀锹属、叉角锹属、圆翅锹属及刀锹属物种,我们虫社官网将陆续收录这些新种信息。

这里,我们先分享下涉及国内的新种(Dorcus rubinus Huang, Chen & Xiao,2025)极其相关近缘种的一些调整。

Beetles World No. 27

Beetles World No. 27

一、新种:红宝石刀锹

红宝石刀锹 Dorcus rubinus Huang, Chen & Xiao,2025(注1):

注1:种名“rubinus“来自新种雄虫的主要特征:呈暗红色光泽的鞘翅。另“rubinus”源自是拉丁语 “ruber”,而英文红宝石名称也源于Ruber,故本文暂称新种为“红宝石刀锹"。

 
分布: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栖息地海拔约2600~3900m,雄虫35.5~41.4mm (正模: 41.4mm),雌虫约25.5~29.3mm。 

红宝石刀锹模式标本(引用自文献)

红宝石刀锹模式标本(引用自文献)

红宝石刀锹模式标本(引用自文献)

红宝石刀锹雌虫标本(引用自文献)

与近缘种外观特征对比: 

1) 、雄虫(大型个体)前胸背板侧面:红宝石刀锹(D. rubinus)、错那刀锹(D. kikunoae) 和 吴氏刀锹(D. wui)圆润;中华刀锹(D. sinensis)、谢苗诺夫刀锹(D. semenowi) 和  林芝刀锹(D. linzhiensis) 在前 1/4 处中度斜切;中华刀锹金平亚种(D. kentai,注2) 在前 1/2 或 1/3 处强烈斜切。

 注2:本次新研究后本种恢复为独立物种,详情见下文 。

2) 、雄虫(大型个体)大颚主齿突:中华刀锹通常呈宽分叉;谢苗诺夫刀锹、中华刀锹金平亚种、红宝石刀锹和林芝刀锹中等宽度;吴氏刀锹 和错那刀锹非常细。 

红宝石刀锹与近缘种外观特征差异(引用自文献)

红宝石刀锹与近缘种外观特征差异(引用自文献)

二、近缘种关及相关调整

中华刀锹极其近缘种

A、中华刀锹近缘种:主要涉及物种有中华刀锹、错那刀锹、吴氏刀锹、谢苗诺夫刀锹、林芝刀锹,包括此次新发表的红宝石刀锹。由于这些物种具有相似的特征:雄虫大颚主齿突截断或分叉,由此构成了一个小的复合群(学者称其为中华刀锹复合群),这些近缘种都属于尼泊尔刀锹种组。 

中华刀锹复合群产地分布(引用自文献)

中华刀锹复合群产地分布(引用自文献) 

B、新种与中华刀锹的关系:红宝石刀锹雌雄虫生殖器和中华刀锹无显著差异,几乎完全一致,但已知产地相距甚远,同时前胸背板具有明显差异,外加现有分子分析亦支持新种为独立物种。 

C、中华刀锹已知分布:根据现有标本的DNS序列研究,明确本种的已知分布范围:云南澜沧江流域(德钦县以南,Lancang valley below Deqin)、丽江(Lijiang)、中甸(Zhongdian),其他地区的一些疑似种群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D、恢复 Dorcus kentai Tsukawaki, 1999 独立物种地位:本种地位此前一致有争议,最早以谢苗诺夫刀锹亚种(模式产地:越南北部沙巴)发表,2010年日本学者认为本种应为独立物种,2013年《中华锹甲II》中将其调整为中华刀锹金平亚种。现在新研究则支持本种为独立物种。 

中华刀锹符合群分子分析(引用自文献)

分子分析(引用自文献) 

本种的已知分布范围:越南北部、我国云南地区:澜沧江流域(德钦县以北区域)、怒江流域、独龙江流域、哀牢山至高黎贡山山脉。另:中华刀锹与本种在澜沧江流域均有分布,但存在地理隔离:前者仅分布于德钦县以南,后者则分布于德钦县以北。 

E:谢苗诺夫刀锹已知分布:已检测确认的分布区域:四川(小金、宝兴、天全)、云南东北部(昭通)、贵州、广西,潜在分布区:甘肃、重庆,需要后续DNA验证)。 

F:林芝刀锹与错那刀锹:红宝石刀锹和这两个物种通过雌雄生殖器特征轻松与它们区分。后续学者将补充这两个物种的DNA样本,以完善相关分子分析。 

后记

Beetles World No. 27 除了红宝石刀锹外,还发表了4个小刀锹(分布越南北部等地区)、1个圆翅锹(越南北部)、叉角锹1种(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明古鲁省)等新物种,有兴趣的虫友可以自行查阅文献。 

参考文献

 1、Beetles World No. 27

 

以上如有错误还望指正,感谢阅读! 

注:欢迎转载,标明出处即可! 

End

随便看看

虫虫资讯 识虫辨虫 饲养培育 虫社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