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曼尼鬼艳锹分布于缅甸东南部、泰国西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以及部分岛屿(新及岛、林加群岛、纳土纳群岛)等地区,栖息地通常位于1000m以上的高海拔热带雨林,属性夜行性昆虫,但通常白天和夜间都很活跃,喜欢聚集在橡树吸食树汁;具体较强的飞行能力,有趋光性;属于大型鬼艳锹,雄虫体长约44.1~82mm。
戴曼尼鬼艳锹雄虫大颚整体略短,端部有5~5枚锯齿状内齿,小型个体大颚更短;头部相对狭小,前缘中央呈半圆形内凹,前胸背板侧缘较为圆润,但前角突出发达,鞘翅上覆盖有浓密的金色细毛(因此,日本也称其为金毛鬼艳锹),也有部分个体没有细绒毛。
戴曼尼鬼艳锹繁殖较为容易,但想要饲养出大型个体较为困难,多数都是小型个体,雄虫幼虫期约为1.5~2年,雌虫则普遍在一年以上,幼虫土茧如遭破坏,羽化失败机率会大幅提升。
戴曼尼鬼艳锹目前仅有3个亚种:
Odontolabis dalmani (Hope, 1845)
Odontolabis dalmani bellicosa (Castelnau, 1840)
Odontolabis dalmani gracilis Kaup, 1868
注:如按原《新世界のクワガタムシ大図鑑》的分类,戴曼尼鬼艳锹包含有9个亚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英特梅迪亚鬼艳锹,极限个体能达到107mm,也是戴曼尼鬼艳锹中体型最大的亚种,该种现被升级为独立种:Odontolabis intermedia Neervoort Van De Poll, 1889,同时 O.dalmanni simeuluensis,O.dalmanni subita、O.dalmanni rudicae、O.dalmanni batuensis 等戴曼尼鬼艳锹也被认为和英特梅迪亚鬼艳锹属于同种异名。
O.d.dalmanni(Hope et Westwood,1845):原名亚种,主产地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岛、卡里马塔群岛、纳土纳群岛,
O.d.intermedia(Van de Poll,1889):巴拉望岛,内格罗斯岛,班乃岛,锡默卢岛。
O.d.gracilis Kaup,1868年 :尼亚斯岛
O.d.simeuluensis Mizunuma,1994 :席姆艾尔岛
O.d.batuensis Mizunuma,1994 :巴图群岛
O. d.subita Mizunuma,1994 :明打威群岛
O. d.rudicae Nagai et Tsukamoto,2003 :民都洛岛,与intermedia类似,但更小。
O.d.sulaensis Mizunuma,1994:苏拉群岛
O.d.celebensis Leuthner,1885年:苏拉威西岛,佩伦岛,万吉万吉岛,桑吉尔群岛 ,另原先的亚种之一 O.d.tahulandangensis Mizunuma,1994 被认定为同种异名。